15《四个人生画面》钟马田(诗107篇)

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,都称赞祂。 诗篇一零七篇

我每次以诗篇为讲道题目时,都会特别指出,诗篇是一首诗,应该整体来看。当然其中有一些单独的经节特别值得我们深思和留意,但一般说来,诗篇的写成是要表达一整个贯彻的思想和情感。如果大多数诗篇都如此,诗篇第一百零七篇就更是如此了。因为这一篇虽然包含四十三节,但只传达一个伟大的信息。它只有一个主题,而以四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。方式各异,主题却不变。从某方面说,作者的整个目的是向人显示:即使只有一个主题,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。[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,都称赞祂](8,15,21,31节)。

诗人一再重复这些字句(他似乎已预期到现代人的说法),以提醒我们基督教会最令人瞩目的事实之一,同时驳斥世人对教会的一项议论。你应该很熟悉这议论,或许它也经常发自你的口,我毋须多花时间描述。这议论乃是:宗教和属灵经验并非掌管整个人类最重要的力量,它不过是在表现一些与种族或气质密切相关的特色,特别是那种最原始,最没有文化的直觉。观察家出于好意,指出有些民族较倾向于接受宗教。另一方面他们却极力否认基督徒所宣称的信息—-所有人都需要神,需要属灵的生命,若离了神,人只有灭亡一途。他们容许别人敬拜神,只要那些人愿意或自认这样作于已有利,可是他们自己却无法忍受那些满怀宗教热忱的人之邀请,包括苦口婆心的哀求,甚至在他们极力拒绝时就恐吓将来必面对可怕的结局。

有些人把基督徒的信仰当作安全活门,对他们来说,信仰或多或少是一种无害的弱点。如果有人建议他们尝试接受这信仰,他们就感到不悦,甚至被激怒。有一次就有人对我说,[你们基督徒真是厚颜,好管闲事。我从未强迫你们喝酒、吸烟、打高尔夫球或接受保守派的政治理论,也未要求你们随从我的嗜好和娱乐,你们又何必干涉我呢?你们有什么权利声称只有你们的观点能放诸四海皆准?何不让每一个人各取所需?既然我们各不相同,何不让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品味和理念?]

换句话说,他们认为基督徒的信仰和人生观基本上只是一种观念或个人的喜好,所以持这种信仰和观点的人一定气质相近,物以类聚。正如人在音乐、科学、政治、文学等不同领域中各有所长,你也能在某一种类型的人里头看到热忱的宗教气质。他们认为既然这只是许多类型之一,所以你若坚持每一个人都信同样的宗教,就像坚持每一个人都得有音乐天分一样愚昧。他们辩称,每一个人应该依照自己特殊的需要去完成救恩,若罔顾个人在气质和天性上的差异,坚持大家都有同一个救恩,就未免太离谱了。

这种理论最大胆、最普遍之处即在此。另外还有一些更诡谲的说法,今天常常在教会中出现。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,一个对基督教毫无所知,从未承认耶稣基督为主的人,仍然可以作基督徒。他们说,[这人不属于任何教会,也不相信教会所教导有关耶稣基督的事。他不是那类型的人,但他没问题。他的道德生活和好行为就是最佳证明。]这里所持的是同样的观点。这个人不肯公开而积极地承认自己的信心,也不喜欢和其他基督徒一起赞美神,但若比起那些公开承认信仰、上教会崇拜的人,即使不比他们好,也差不到那里去。今天我们甚至可以从教会里的人口中听到这一类说法。这真是可悲!或许他们并不自觉,但他们实际上已给那些攻击基督徒信仰的人留下了把柄。

这首诗篇的作者对其力加驳斥,他用一个有关基督教会和基督徒信仰最惊人的事实来提醒我们,这信仰本身是宇宙性的,包罗万有。我们观察现今和历代以来的教会,必然会注意到,教会最令人瞩目之处,就是她一直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人,她的会众组合真是五花八门,有各种不同的性情、气质。她拥有无穷尽的力量。她所代表的人形形色色—-热情、冷静;感性、理性;多愁善感,理智冷静;注重美感,实事求是;理想主义,现实主义;有艺术天分,长于科学;轻易相信人,常生疑心;机智伶俐,木讷寡言—-所有类型都可以在基督教会中看到。如果我们忽略这已历经两千年而屹立不摇的事实,而仍然坚持所谓的[宗教气质],就是自欺欺人。

是的,诗篇作者提醒我们这个事实。让我们观察他所用的方法。他呼吁教会联合起来。他建议教会召开一次大会,或者成立一个由各年龄、各地方信徒组成的庞大诗班。他绝口未提我们通常谈到的人为区别。至于一般人所谓宗教与种族特质息息相关的说法,他也置之一旁,[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,就是祂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,从各地、从东从西,从南从北,所招聚来的](诗一零七2-3)。这是他的呼吁,也是他的邀请,东!南!西!北!他们从各处而来;罗盘上的每一个定点都能代表他们所来自的地方。他们不仅来自世界各角落,并且他们的经验、性情、生活方式也南辕北辙。但诗篇作者仍然邀请他们唱同样的歌,[你们要称谢耶和华,因祂本为善,祂的慈爱永远长存。]又一再重复唱道,[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,都称赞祂。]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说不同的语言,人生经历各异但他却邀请他们唱同样的歌,称谢赞美耶和华。他接着解释提出这呼吁的原因,分析这种奇妙的合一之理由。他所持的理由是什么?

1、首先,他清楚指出这些人虽然外表差异甚大,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经历:都患了同样的疾病。作者此时就以一个心理学家和高明医生的姿态出现。他一一指出他所诊断出来的每一个病征。但仅仅指出征状还不够。他仔细检验,追踪其起源和肇因。他似乎说,征状本身不是疾病,它只是揭露疾病的指标,所以聪明人不会对病征掉以轻心或加以掩饰。他会好好利用征状,以发掘疾病的根源。

这首诗篇至少提出四个我们必须赞美神的原因。此处描述了四种经历,根据作者所言,这些经历并不是显露四种疾病,而是显出同一个疾病的四种征状,这疾病就是罪。如果只是仓促而肤浅地一瞥,这些经验看似差异甚大,其实基本上无分轩轾。这是基督教信仰很重要的一点。它深刻地审视生命,详加分析、解剖,并且教导说:罪就是整个人类最普遍的成分。因此基督教信仰并非少数人特有的嗜好。它有一个信息给全人类,它对每一个人均攸关重大。有一些肤浅的人生观将人类划分成许多小圈子,只有最具远见卓识的人,包括基督徒和非信徒,才能看出整个人类基本上是合一、团结的。[四海之内皆兄弟也。]魔鬼企图说服我们相信,人类彼此相去悬殊,但基督徒信仰却强调,当我们面对神时,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。让我们来看看诗篇作者所提出的四种情况。

第一个画面是第四节至九节,描绘绝望的旅人在旷野荒地中漂流。他们迷了路,渴望找一个[可住的城邑],却遍寻不着。他们[又饥又渴,心里发昏]。诗人心中可能浮现出古时候以色列百姓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情景。他可能是指那次经历,出可能指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归国的漫漫旅途。不论如何,这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画面,让我们看见许多人的属灵历程,生动地描绘了那些最后终于来到基督面前的人一路上的遭遇。他们通常属于知识分子一流,非常关心生活,经常思想、阅读、深思。但没有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对人生和人生的意义、目的、结局所知有限。他们感觉好象在旷野流荡,有责任尽早从中脱离。于是他们设计好脱身之计。起初他们还满怀信心和盼望。他们开始阅读更有深度的书籍,参加哲学、心理学或其它课程,企图以此来解决人生的问题。他们认真学习,勤劳不倦。但过不了多久,他们开始明白诗人所谓[在旷野荒地漂流]的话,用来形容他们,真是再贴切不过了。他们有一种孤单寂寞的奇怪感觉。纵目四顾,人们虽然处境相同,面对同样的问题,却似乎无动于衷—-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时间,或动机、心态去作研究、广泛阅读,或解决问题。至于他们自己的情况又如何呢?旷野人迹罕至,他们一路上遇见的人寥寥无几。这是一段孤独之旅。

他们一边前进,一边安慰自己:身为开路先锋,等找到新疆域,就是那应许之地,我就可以回过头来,引领其他较迟钝和愚笨的人前往。这是冒险家和开路先锋一贯的作法。于是他们忍受孤独,奋力前进。他们藉着知识和属灵上的追求,去发现生与死,过去与未来,以及人生的意义.他们寻找一个[可住的城邑],好让灵魂得到安息。路上遇见的人不断告诉他们,只要跟随前人留下的轨迹走,就能找到那城。他们追踪了一阵子,仍然见不到城邑的踪影。然后他们去跟随另一个人,发现似乎另有一条足迹可循,但结果还是一样,城邑仍然无影无踪。他们跋涉了千山万水,被无数海市蜃楼所蒙骗,仍然找不到安息。他们心里开始发昏,身体已筋疲力尽,又饥又渴。他们感到此行一无所获,而且永远到不了目的地。[早知道就根本不要开始这趟旅程。][但愿我们从未起过这念头!那些活得像值物人,从来不理会人生问题的人多么幸福啊!]

我的重点是,即使集合所有圣贤和哲学家的智慧,也无法找出满足人心最大渴望的方法。他们带领我们前进,一再许下诱惑人的诺言,但到最后我们却发现根本没有城邑的影子,只有一大堆模糊的理论,意见,和假定。所有在旷野漂流的人最后只能作两件事。他们或者在绝望中宣布放弃,或者像此处所说的,[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。]换句话说,他们不是放弃,就是成了基督徒。有一点可以肯定的,就是他们没有一个靠自己走出了旷野。

再来看第十节至十六节所陈述的第二种类型。此处我们看见有些囚徒,他们是[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,被困苦和铁炼捆锁]。试着体会一下字里行间所透露那种警卫森严的气氛。他们不仅手脚上了锁链,而且囚室也是铜墙铁壁。这正是罪人的写照!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被捆绑。还有什么比手脚上的铁炼,囚室外的铁条铜门,更清楚地说明邪恶思想、卑劣恶习、和损友所具有的强大控制力?有谁会愚昧到否认这画面所透露的事实?要与狐朋狗友一刀两断,岂非易事?你能不费吹灰之力就革除一项行之有年的恶习吗?你能轻易控制自己的心思,把一切不洁的思想、恶劣的想象,和苦毒的批判与嫉妒,一扫而空吗?你自由吗?你能不受朋友的控制,和别人的影响,不受恶习的辖治,不被那能带来绝望和羞耻的罪所捆绑吗?你是否尝试着挣脱这一切束缚?你能打破围绕在四周的铜墙铁壁吗?有谁能不靠外力协助而作到?除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所赐下的新生命和能力,还有谁能作到呢?

这个画面初看之下似乎与第一个大相径庭。谁会把在旷野漂流的旅客与这个可怜的囚犯相提并论?前者可以自由行动,后者却被铁炼捆绑,在戒备森严的监狱中显得那么无助,毫无行动的自由。其实他们有很多类似之处。两者都失败了,都处于绝望之境。前者或许主要是理智上的失败,后者主要是道德上的失败。但他们都同样一败涂地,绝望无助。

第三个画面又与其它两个不同。第十七节至二十二节的画面代表了一个卧病在床,奄奄一息的人。他[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],事实上他已[就近死门]。此处设有暗示他在理智上有所失败,或被某种明显的罪所捆绑。这里没有提出孤寂的旷野,也未提及戒备森严的监狱。这个画面安静得多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形容枯槁的人,显然已命在旦夕。他们把世上的幸福建立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上,结果却大失所望。或许是亲爱的家人离世,或者是人生最大的梦想落空。或许是一次可悲的盼望幻灭,或遭到最信靠的朋友背叛,所有梦想瞬间化为乌有。他们陷入愁苦和绝望之境。他们试着自我安慰,别人也企图伸手相助,但无一奏效。他们不肯受安慰,逐渐失去生存的勇气和兴趣。忧愁悄然掩至—他们变得孱弱不堪。

对于这种人,我们不可太过于苛责。其实他们自己也无能为力。若一味劝他们忘记过去,努力面前,这样作不但愚昧而且残酷。他们已筋疲力尽,连思想的力气都已耗尽。他们无法打起精神;生命的发条已经停滞。他们已山穷水尽,成了自己的忧愁和悲伤之受害者,就像前两种类型的人一样可悲。从某方面说,他们与醉汉无异。酒醉的人受酒精捆绑,他们却被自己的忧伤困苦所奴役。同样都绝望无助。虽然可能一个受人尊重,是教会的会友,另一个却因暴力或不轨而遭人轻视,但二者面对的问题都一样严重,只有基督能帮忙解决。

第二十三节至三十一节呈现的又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。此处我们看见海上起了暴风,船只在波浪中猛烈摇晃,可怜的乘客大惊失色,惶恐不安。[海中的波浪也扬起,他们上到天空,下到海底,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。他们摇摇晃晃,东倒西歪,好象醉酒的人;他们的智无法可施。]那情景可以轻易凭想象而得。我们看过太多人被罪的欲望和情欲抛上抛下,一如船上的乘客。多么可怜啊!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完全失去控制,船上唯一的舵已被冲走,真是束手无策。基本上这和前面描述的几种类型一样。他们都是失败者,面对着生、死、永恒,面对着神和神对人的要求时,他们都一样彷徨无助。

不仅是这四种类型,你能想象出来的其它类型也一样。诗人实际上这样说,你可能感到奇怪,为什么我要呼唤这些人来一起称谢神。或许你会问,你怎能把这些相去悬殊的人集合起来?让我告诉你原因,其实他们有共同的需要,他们都意识到面对着生死关头时,自己是多么无助。虽然他们表面上差异甚大,但他们每一个人都[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](6,13,19,28节)。亲爱的朋友,好好面对你自己吧!别再重蹈世界的覆辙。要作聪明人。不妨诚实面对生命、死亡、神,和永恒,直到你体会到自己的孤立无援。你知道如何生活吗?你能掌管自己的生命吗?你知道如何死吗?明白了你的处境之后,就当[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]。不论你拥有怎样的气质,不论你有何特色,不论你和别人有多么不同,请记住:你不过是一块平凡的泥土,你和我们每个人一样,都感染了一种称为[罪]的可怕疾病。

2.或许我花太多时间来谈论疾病了,但只有意识到自己有病的人才会去求医。然而明白自已的需要,并不能使我们歌唱。[在苦难中哀求神]并不是唱歌称谢神。从某一方面说,这是组成诗班的动力,但这不等于出声唱歌。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这里提到的唱歌、音乐、喜乐和感恩呢?有两个理由。

第一,神的恩慈。我们刚刚才提到那些人在苦难中哀求神。他们试过了所有的方法,已经黔驴技穷。他们尝试了专家提供的一切解答。他们经常听到基督徒的信仰,耶稣基督和神的慈爱、怜悯,却一律等闲视之,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,仍然依靠自己和别人设计的解决之道。但这些显然是罔然无效的,如今他们只好再回到神面前。他们在极度绝望和困惑中转向这位久被他们忽略的神,其实他们应该一开始就向祂求助。如今他们看到自己的愚昧,知道自己侮辱了祂。他们终于领悟到自己完全在神手中,祂可以任意对待他们。即使祂拒绝他们,打碎他们,他们也无权抱怨。他们看见自己充满罪恶,恣意妄为,愚昧骄傲,什么也不配得。他们这微不足道的人,竟胆敢抵抗永生全能的神;他们的生命好象烟雾或云彩,可以转眼消失无踪,他们竟背叛创造万物的主!他们是祂手所造,是祂用泥土成型的,而泥土竟敢抵抗陶匠!除了被击打成碎片,被咒诅下到地狱,他们还能期待什么呢?

这是他们来到永生神面前时的感觉,祂是一切的源头,是自有永有的神,也是他们仅存的盼望。他们有一种恐惧—-没有他们,神照样存在;祂根本不必听他们的哀求,也不必理睬他们。尽管如此,他们仍决定孤注一掷。他们向神呼求,把自己完全交给祂,求祂赦免,并求祂赐力量。出人意外的是,祂竟听到了,祂居然俯下身来,侧耳而听!祂并未将他们赶到地狱,或判他们永刑,或嘲笑他们终于落到了祂的手中;祂反而救他们脱离困境。哦,何等奇妙无比的恩典!永恒的大爱!虽然我们罪恶昭著,公然叛逆,虽然我们自高自大,不可一世,虽然我们百般侮辱祂,亏欠祂,虽然我们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才转向祂,但祂丝毫不计较这一切。[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](罗五8)。哦,奇异恩典,浩翰大爱!不仅如此,保罗在同一章又说,[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,且藉着神儿子的死,得与神和好。]

你明白了吗?诗人在第七节说,[又领他们行走直路,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。]是的,祂领他们前行。但更惊人之处,足以让我们永远歌颂的是,祂因爱我们,而领我们[走直路]。尽管我们悖逆,偏行已路,祂仍然在我们还作罪人、与祂为敌的时候,就为我们预备了道路。祂拯救我们,赦免了我们一切罪行。任何人若明白这一点,就不得不放声高歌。还有什么其它主题更能搅动我们的灵魂?还有什么诗歌比这颂歌更贴切?圣经告诉我们,这是天堂之歌,我们将在永世里歌颂[曾被杀的羔羊],祂[是配得权柄、丰富、智慧、能力、尊贵、荣耀、颂赞的……但愿颂赞、尊贵、荣耀、权势,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,直到永永远远](启五12-13)。你是否因他们全都出声歌唱,而且唱同样一首歌而感到惊讶?只有一首歌!他们都经历并接受了神在主耶稣基督里的白白恩典。他们都欠下祂如许恩情!他们原本无药可救,一败涂地,但祂拯救了他们。

第二个理由是,神在他们身上作了奇妙而惊人的改变。不论他们先前的光景如何,他们都得了拯救,如今满有喜乐。他们来自不同的环境,有不同的需要,但一切需要都得了满足。想想看这些人原本迷失方向,下在监里,孑然一身,生活失控,但他们里面有了始料未及的转变。祂救他们脱离苦难,[又领他们行走直路,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。][祂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;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。][祂从黑暗中和死荫里,领他们出来,折断他们的绑索。][祂打破了铜门,砍断了铁门。]哦,何等奇妙的救赎主!][祂发命医治他们,救他们脱离死亡。]最后,[祂使狂风止息,波浪就平静。风息浪静,他们便欢喜;祂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。]

在女高音、女低音、男高音、男低音独唱之后,是全体大合唱!

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,都称赞祂。

这是理性上的安息和平安;有一个属灵的城邑可居住;旧习革除;罪被征服;居民得享幸福、喜乐、心中涌出新歌,即使在患难和困境中仍有喜乐,相信[万事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](罗八28);生活有目标,知道神将引领我们跨越死亡和坟墓,安抵天家。这荣耀的救恩将赐给每一个[有智慧……在这些事上留心](43节)的人,他们向神哀求,并且将自己交给那可称颂的救主耶稣基督。不论你的环境如何,光景如何,立刻转向祂吧![祂能,祂也愿意。]这条道路已经预备妥当。[切莫再犹豫!]你若肯转向神,就能立刻加入这个大诗班和其他人同唱羔羊之歌。